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敏立 通讯员/黄志青 温豫粤 杨小莉)日前,河源市恐龙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三区(菊石化石保护区)再次发现完整的菊石化石。
河源菊石化石保护区位于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近日,增坑村“90后”大学生村干部赖达威日常巡山时,在该村珠坑片区夜珠牙(地名)古氏宗祠约1公里处的山间小道旁,意外发现一枚嵌在黑色大石块的完整菊石化石,直径约10厘米。5月14日,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组织河源恐龙研究所研究人员到现场核实、勘察。
目前,该菊石化石已在增坑村委会妥善保存。
据了解,河源的菊石化石最早发现于1996年12月,由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增坑村村民黄汉光在增坑村(即今菊石化石保护区)发现并命名,及时报告河源市博物馆后,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地质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存在于距今1.9亿年前侏罗纪时代、生活在海洋的无脊椎软体动物——菊石。
此前产自河源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地层中的花冠菊石和副花冠菊石动物群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对外公布,该成果揭示了早侏罗世河源周边地区古环境与古生态特征。对地层、生物地层、古地理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早侏罗世生物地层记录,推动了菊石化石相关领域的研究。
目前,河源恐龙研究所工作人员正在着手对增坑村新发现的菊石化石作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与研判,并计划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将此前发掘的部分菊石化石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对外公布和展出,届时供市民游客互动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