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所谓,党风正,则民风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反映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能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自觉锤炼端正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整体反映,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综合体现。思想作风不端正,树立良好作风就无从谈起。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自觉锤炼思想作风,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铸牢理想信念,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坚守政治忠诚,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以坚定的信念抵制歪风邪气,确保思想不滑坡,引领作风有新绩。
自觉传承致用的学习作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从延安时期开展“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到新时代以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在坚持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不断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思想学习再进一步,作风建设更进一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习切忌搞形式主义、夸夸其谈,陷入“客里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以学促改,以学正风,用学习增长智慧,用学习转变风气,用学习开创事业,推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形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将好作风新气象展现在新时代。
自觉培育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地实干苦干,才使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者、实施者,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应秉持“实事求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原则,力戒华而不实的虚浮之气,锻造求真务实的朴素本色,不贪虚名、不务虚功,把功绩书写在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地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求真务实路上的“大敌”。党员领导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与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在认真调研中发现真问题,在谨慎研究中出实招,在反复验证中求实效,做到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自觉弘扬清廉的领导作风。清正廉洁是官员从政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廉洁底线失守,往往是没有把握好权力观、金钱关、美色关,归根到底是党性修养不过关。党性的考验在于“公私”之间。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权力观、是非观、事业观、义利观,才能在考验面前抵制诱惑,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常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守住纪法底线,让“官场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文化无路可走,让清正廉洁为成长保驾护航,不断厚植清风正气廉洁文化土壤,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自觉涵养俭朴的生活作风。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当前,党中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领导干部要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摒弃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心理,自觉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地,遏制炫耀攀比的冲动性消费。同时,也要引导家人养成绿色低碳、文明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真正把“俭朴”二字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家风。
作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党中央强调,党的作风建设要从“徙木立信”直至“化风成俗”。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以“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的韧劲常抓不懈,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决心一抓到底,真正夯实作风建设之基、做到化风成俗,以新风正气凝聚人心、提振信心、鼓舞干劲。
蔡彩虹 作者系中共贵阳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发展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