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近期大连发生多起!听劝!别吃!

近期大连雨水连绵不绝

野蘑菇生长格外旺盛

但户外随处可见的野生蘑菇

极有可能含有致命毒素

每年大连都发生多起采食野蘑菇中毒事件

咋还有人以身试“险”!


3岁娃住进重症病房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妈妈抱着3岁的小女孩冲进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希望广场儿童院区。此时的女孩小脸煞白,蔫蔫的,像被霜打了一样。一问才知道,在刚刚过去的15个小时里, 小女孩竟然吐了十几次,拉肚子拉到数不清次数。医护人员仔细询问得知,这家人吃了雨后采回来的野生蘑菇,爷爷奶奶、爸爸,也都在上吐下泻。


医护人员立即将女童收治进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万幸的是,经过医护人员针对其呕吐、腹泻、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离子紊乱等症状的积极治疗,女童最终康复出院。


老人图一口鲜

冒这么大险 不值!

近期,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体育新城院区肾内科也接诊了一位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潘阿姨在食用山间采摘的白色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无力、无法起身等症状,被家属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当时转氨酶升高达900+U/L,当地医院建议赶紧转至上级医院。


转到附属新华医院时,潘阿姨多项肝肾功能指标严重异常,肝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乳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此时距潘阿姨食用毒蘑菇已超过48小时,毒素已被机体充分吸收,无法通过催吐及导泻减少毒素吸收。


更棘手的情况是,通过详细追问病史,医生发现潘阿姨食用的蘑菇是一种鹅膏菌类,又名“白毒伞”,属于剧毒蘑菇,世界上90%的蘑菇中毒死亡案例是由它造成的,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可达50%-90%。


医生实施“人工肝”,采用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治疗中,潘阿姨经历重重风险,一度转氨酶最高升高至4000+U/L,出现凝血功能崩溃、血小板急剧减少、低蛋白血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好在在入院第4天,潘阿姨的转氨酶相关数值出现了下降拐点,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连续5次血液净化联合治疗,最终潘阿姨脱离危险,7天后她顺利康复出院。


想肉眼识别野生毒蘑菇?太难

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作为非专业人员,如果仅凭以往经验,是很难准确识别毒蘑菇的。


总而言之,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不要有侥幸心理,这个鲜不能尝!切勿食用野生蘑菇!一旦进食野生蘑菇,家人都出现相同症状,请尽快就医!


不摘(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不买(不要轻易购买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不吃(在家庭就餐时要慎食野生蘑菇)



误食野生毒蘑菇有什么后果?

毒蘑菇种类繁多,所含毒素复杂。一种毒蘑菇多含有多种毒素,同一种毒素也可出现在不同种、属蘑菇中。


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


蘑菇中毒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他损伤类型。



一旦误食毒蘑菇

中毒怎么办?

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治疗。

3.携带剩余的毒蘑菇样品,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新闻大连编辑制作

资料:市妇儿医疗中心(集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巴颖

编辑:婧琦

美编:海健

校对:华铮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高忠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