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乡村追梦人 | 陈洁:“老大娘”的背篓里,腌出万千乡亲“家乡味”

编者按:为宣传湖南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政策,讲好返乡创业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创业者风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红网开设《乡村追梦人》第六期专栏,以笔为犁,深入挖掘新农人在村口致富,在家门口就业典型,把镜头对准以创新创业为支点,撬动基层效能、激发人才活力、厚植产业潜力的这些人、这些事,书写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舒婷 记者 李丽璇 实习生 欧阳琬 邵阳报道

陈洁和“老大娘”腌菜。

小麦色的皮肤,头戴斗笠,背篓里装满了辣椒和刀豆,这个淳朴的卡通女性是陈洁创业品牌“老大娘”的商标形象,也是她扎根乡村的真实写照。

今年是陈洁回乡创业的第14年,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和质疑,到采用历史传承的纯手工腌制技术,把刀豆、辣椒、茄子、萝卜等农产品制成腌菜、泡菜,打造“老大娘”品牌,十四年光阴流转,这位曾经的深圳白领,把汗水浇灌在故乡的泥土里,也种出了乡村振兴的“金豆子”。

归乡:寻味与扎根

曾是“孔雀东南飞”,今朝“燕归来”。2011年,小镇姑娘陈洁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辞去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拖着行李箱从深圳回到邵阳县塘渡口镇的田间地头。

陈洁有着理想主义的农业初心,“看着种子从发芽到结成果实,再送到消费者的手里,这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实在’是任何工作都给不了的。”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甚至身边人的嘲笑,陈洁笑得十分坦然,“我想让更多的人吃上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陈洁的创业并非一时冲动,她敏锐地洞察到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试图抓住生态农业背后的潜力和机会。更重要的是,陈洁立志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点事的同时,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陈洁(左)在直播间介绍产品。

破茧:汗水里的“老大娘”

“前期投入的资金像石沉大海,那段时间真是愁得睡不着觉。”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困境,陈洁不胜感慨。

在陈洁的创业道路上,资金、技术和人才是绕不开的三座大山,“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前期投资压力巨大,加上我们的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农产品品质不稳定,专业人才也相当稀缺,创业初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面对这些困难,陈洁自有“农中对”,打出一套“组合拳”。

针对“投资难”,她积极申请政府的农业扶持资金,通过“跑银行”和“拉投资”来解决资金问题;面对“技术弱”,她主动联系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把农业专家“引进来”,组织员工“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为解决“人才缺”,她提高薪资,改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就业,与当地的职校合作,定向培养“田秀才”。

十年铸一犁。陈洁从3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到厂房面积6600平方米的公司,建立了特色贮藏地窖,农产品产量翻了几番,还获得了多项生态认证,“老大娘”品牌下的特色产品,如生态大米、有机蔬菜,凭借着口感好、品质高,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了货架上的“香饽饽”。

展翅:搭上电商的“筋斗云”

“欢迎来到‘老大娘农产品体验店’!我们的刀豆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加工过程中绝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口感地道,价格实惠……”镜头前,陈洁在直播间用质朴的话语介绍着“老大娘”的产品。短时间内,直播间的观众纷纷关注、下单。

“未来农业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产品也要与时俱进地去推广,所以我看准了直播带货,我觉得这是‘新农人’的发展趋势。”陈洁有着自己的敏锐觉察。

邵阳县“一村一品一主播”网红孵化基地于2025年开展了两期培训,为本地电商发展注入活力,还为乡村经济增长带来新契机。作为基地负责人,陈洁自信道,“通过学习带货技巧和专业知识,现在大家拿起手机就能直播带货。”

除了自家产品,陈洁还带动周边一些农户销售水果和自种蔬菜,真正把“带动乡亲致富”的话语落到实处。塘渡口镇桂竹山社区居民高兴地说:“跟着陈洁做直播带货,可以在家带孩子,还能陪伴老人,家里的鹰嘴桃也有了销路,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在搭上互联网“快车”后,陈洁还利用微商、云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店、O2O体验中心等方式,销售“老大娘”特色食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以进一步扩大,刀豆等产品的销量也在连年增长。

把网络连进农田,把农产品变成精品,让丰收的喜悦在乡邻间共享。在这条充满希望的振兴路上,陈洁,这位用匠心守护乡愁的“老大娘”,依然背着她那装满梦想的竹篓,步伐坚定,逐梦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