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闫亚铭 苏长春 贺永明
今年5月,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这个曾受旧俗困扰的豫南村庄,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开创出“制度+文化”双轮驱动的文明建设新路径,实现了从风气焕新到发展提速的华丽蝶变。

漫步大刘村,文化墙上生动的漫画故事引人驻足。近年来,针对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婚嫁彩礼常达十万的老问题,大刘村推行制度变革——修订《村规民约》,设立“一约五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成员活跃于村落各处,五年内填满了五大本厚重日志。如今,婚礼彩礼被控制在5万元以下,丧葬火化率跃升至100%,费用也减少了一半。
“现在村里还有乡里都提倡‘新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大伙儿都轻松,负担小多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大刘村村民雷一辉表示。
志愿服务队每月活动超100小时,公益日618人捐款超5万元,防火季240人巡逻守护,通过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大刘村村民凝聚力显著提升。
“近些年咱村从里到外都变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负担轻了,风气正了,邻里和睦了,环境变美了,咱农民的精气神也提上来了!”大刘村村民刘连发说。
文明沃土结出累累硕果:家家门前“豆腐块”柴垛整齐划一,200亩游园四季绿意盎然,360天洁净如新,“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开花结果;文明乡风点燃乡村旅游热潮,年接待游客破万人次,冬桃采摘创收50万元,村民收入年增10%;垃圾清运率、绿化率等硬指标全面飘红,接连斩获“五星支部”“国家级文明村”桂冠。

正阳县彭桥乡大刘村党支部书记王思杰说:“现在群众的日子好了,大家不仅希望吃饱穿暖,更希望住得舒心、活得有尊严、精神有寄托。创建文明村镇,就是要解决大家关心的环境卫生、文化娱乐、办事方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问题,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从移风易俗的破冰者到全国文明的示范者,大刘村用制度创新唤醒善治源泉,以文化深耕培育精神沃土。当家家户户门前的责任铭牌与广场上的常青树交相辉映,这个豫南村庄正生动诠释:文明乡风既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更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今日的大刘,文明之花已结出沉甸甸的富民硕果,全国文明村的牌子越发光彩夺目,真正实现以文明软实力撬动乡村振兴硬支撑。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保持好创建成果。相信,只要全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更加富裕!”王思杰表示。(编辑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