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评论员 黄培
在数字经济的浩荡浪潮中,湖北正以数字教育为笔,绘就教育现代化的壮丽画卷,为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的教育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样本。数字教育在湖北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对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教育本质与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
数字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点亮了智慧学习的未来之光。湖北开放大学积极构建覆盖全省的办学体系,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注入强大动力。从打造数字化教师、助教,到开发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再到定制开发“AI数字人”结构化课程资源,这一系列举措让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教育从来都不是只对应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相伴我们的一生。在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数字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了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进步,不被时代所淘汰。正如古人云“学无止境”,数字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搭建了坚实的桥梁,让智慧学习的新时代加速到来。
数字教育为高等教育注入了创新活力,铺就了人才培养的未来之路。武汉理工大学的“无介质全息数字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沉浸式地学实习实训仿真平台、武汉音乐学院的“数智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更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大胆探索。数字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边界,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高效。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华中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师说”大模型同样惊艳,AI化身为教师“超级助手”,教师成为智能教育的创新主体,这是华师在探索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与新路径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而武汉体育学院则以“数字赋能体育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从虚拟仿真教学到AI竞技训练,构建了覆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智慧校园生态,为培育新时代体育领军人才、服务体育强国战略贡献“武体力量”。这不仅是武汉体育学院在数字教育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高等教育与体育事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教育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借助数字教育的强大力量,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华丽转身,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数字教育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桥梁纽带,锻造了产业人才的未来之基。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武职云”私有平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四课堂”体系等,都是数字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这些举措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生产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数字教育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只有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数字教育是基础教育变革的强大引擎,开启了中小学生的未来之门。从神龙小学教育集团学生戴VR设备“登陆火星”,到育才第二小学智能体育多模态数据大模型为学生生成“运动处方”,再到光谷第一小学构建智能美育评测系统等,数字教育让基础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字教育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让他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数字教育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数字荆楚,“育”见未来。湖北在数字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展现了教育发展的无限可能。数字教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未来方向,也让我们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应继续深化数字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让数字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未来。